覃有富(右)每天都对果树进行精心打理、管护,茂谷柑的长势逐年向好。

近日,在上林县乔贤镇龙头村,数名工人正在柑橘地里辛勤劳作,漫山绿油油的橘树正等待着丰收季的到来。柑橘是龙头村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突破1200亩,其中800亩已投产,产值约1000万元。

龙头村有656户2620人是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较低,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村民的梦想。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头村“两委”和村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各级扶贫政策和后盾帮扶单位的助力下,通过盘活资源扶持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柑橘种植

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覃有富是龙头村最有名的柑橘种植能人。2016年,他参加了两年产业培训,掌握了不少柑橘种植技术,随后在家乡流转了60亩地发展茂谷柑种植。此后几年,覃有富每天都对果树进行精心管护,茂谷柑的长势也逐年向好。“顺利的话,这些茂谷柑明年清明节前后就能上市。”在自己的果园里,覃有富边剪枝边介绍。在他看来,只要用心管理好这60亩果园,就一定能致富。

如今,龙头村的柑橘树长势良好、郁郁葱葱,该产业带动了不少当地贫困户实现就业。覃有富说,他的60亩柑橘地里长期雇佣着近10名村民务工,到了摘果的高峰期,每天还需要40多名工人同时下地摘果。

“每到采摘高峰期,龙头村的柑橘产业不仅能解决本地贫困户就业,还能带动周边村屯甚至是乡镇的就业。”龙头村包村干部、乔贤镇宣传委员罗慧红告诉记者,随着柑橘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龙头村还成立了两个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接村级集体经济投融资30万元,到目前已为村集体带来4.8万元分红收益。

壮大桑蚕产业

因地制宜发挥传统优势

在积极做大特色产业的同时,龙头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产业——种桑养蚕。

桑蚕业一直是龙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村的桑树种植面积达800亩。“村民对种桑养蚕比较熟悉,加上乔贤镇建有缫丝厂,可以解决销路问题,因此继续做大桑蚕产业对于龙头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罗慧红说。

过去,由于技术较为落后,村民们产出的蚕茧质量一般,售价一直无法提高。为此,龙头村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养殖风险较大的一龄蚕、二龄蚕,村民只需要领回三龄蚕饲养至五龄,就能直接卖给缫丝厂,极大地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桑蚕的产量。“合作社和村民开展合作,让龙头村的桑蚕产量、质量都提高了不少。”罗慧红说。

去年,龙头村争取到财政资金50万元,创建龙头村种桑养蚕扶贫产业示范园,新种桑园70亩、改造蚕房200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38户,仅当年就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贡献3万元。

“现在龙头村的大部分留守青壮年劳动力,主要收入都来自桑蚕种养业。”罗慧红说,村里为农户们争取到了产业奖补资金,进一步扶持桑蚕产业做大规模。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定期组织村民接受培训,为大家解决种养过程中的难题。“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龙头村的桑蚕产量还会不断提高,脱贫致富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罗慧红对此非常有信心。

培育致富带头人

产业转型实现多元发展

近年来,龙头村还把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作为激活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目前,该村已培育出莫乃立、陈邹鹏、覃文清、蓝杰盛4名致富带头人,他们会管理、懂技术、有激情,通过自身创业致富,示范带动了不少贫困户依靠产业发展、基地就业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

莫乃立是龙头村发展食用菌种植的第一人,管理着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的生产大棚。由于种植技术突出,村委发动她指导群众,还投资建设了几个菇棚,配套生产设备租给群众,采取“公司+党建(巾帼)+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帮助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莫乃立把菌包免费赠送给群众,传授技术指导种植,最后按照市场价收购食用菌。这样一来贫困户可以学到技术,通过自身努力致富;二来合作社可以扩大生产。”驻村第一书记杨启武说。

目前,依靠致富能人的带动,龙头村还发展了油茶、山水牛等特色种养产业,形成了规模效应,推动全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