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汪

国庆刚刚收假,相信大家对前两天的大堵车仍旧心有余悸。确实,7天长假堪比春节假期,车流人流也自然也不逊于春运,不少人都戏称其为“小春运”。大概操作就是:前几天各大景区还堵得水泄不通,后几日北上广的归途又是一片哀鸣。看着茫茫车海,只恨不能一跃而起,掠过一个个讨厌的红灯,一口气直达终点。

正如科技创造出各类现代交通工具能帮我们缓解驿马之苦,用科技来解决堵车问题似乎也不是那么难。这不,前不久网上便在疯传全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将在本月中旬开启预售的消息,推出飞行汽车的Terrafugia是一家来自的美国的初创公司,于去年年底被吉利全资收购。要是再向前推进几十年,飞行汽车或许是件遥不可及的事儿,但放在现在,它的发展轨迹已经清晰可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逐渐成熟,它很有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百年历史的飞行汽车

这个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追根溯源,飞行汽车其实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早在1917年,飞行汽车之父格·寇蒂斯就向人们展示了第一辆飞行汽车,当时不少人的飞行梦就已经被激起,尽管这辆车始终还是不能起到载人和飞行的作用,只能进行一些短距离的飞行式跳跃,但这个事件已经被铭刻在了飞行汽车发展史上。二十来年后,汽车界的巨擘老亨利·福特也发出预言,“飞行汽车一定会来”。

随后的50年代,终于有人将研究飞行汽车正式提上日程,吃螃蟹者是美国的莫尔·泰勒,通过不懈努力,他在1968年制造出真正能跑又能飞的飞行汽车,甚至还获得了当地政府签发的飞行许可证,受时代和交通的局限,这辆车最终只能在试验场发挥作用。此后,工程师们又相继设计出“空中移动”及其升级版、可折叠飞行汽车等车型。

而现在,不少科技企业和车企都看瞄准了飞行汽车,不少关于飞行汽车的研发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飞行汽车目前还没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时不时传来一两个关于研发进展的消息,却在提醒着世人,它其实已经离我们不远。

吉利收购Terrafugia,首款飞行汽车推出

在企业布局上,李书福一向都喜欢“用钱办事”,不仅收购跑车品牌路特斯、拿下戴姆勒9.69%的股份、拯救濒临垂危的沃尔沃品牌,它还收购了一家飞行汽车公司,收购当时就有不少网友在戏谑,吉利是不是想上天了。

吉利收购的Terrafugia,是一家初创飞行汽车企业,虽然是创业公司,但是飞行汽车领域老司机。它的首款车型Transition(也就是当前发起预售的飞行汽车)早在2009年3月就已经试飞成功,之后该车亦是经过了近十年的优化和改进,渐趋成熟。

这是世界首款实现量产的飞行汽车,据介绍,这款汽车可以乘坐两个人,采用的是油电混合动力,飞行高度可以达到3,048m,其空中续航里程为640km,最高时速161km。不少媒体推测,它的预售价格会在200万元左右。

虎狼在后,吉利勿要过度膨胀

说到吉利,不管是其收购路特斯、拯救沃尔沃、成为戴姆勒股东、推出飞行汽车、开拓海外市场,还是其晋升“自主一哥”,发布盈利财报,吉利带来的形势和消息总是一片大好,似乎真的是“要上天了”。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最近的9月开始,吉利却传出股价跳水的新闻,还跳出了近16个月来的“新低”。坊间有传言,表示这是因为吉利压榨供应商利润,减少了研发资金导致。这样看来,“要上天了”的吉利是不是有点过度膨胀的感觉呢?

且先不论传闻是否为真,毕竟吉利股价跳水是真的。尽管它的资金充裕,可以毫不眨眼地大手笔“买买买”,甚至收购“飞行汽车公司”,得以出尽风头,但这些收购来的公司如宝腾依然嗷嗷待哺,需要吉利输血,同时如何合理配置收购来的资源并使它们发挥协同作用也是吉利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在看似优势明显的飞行汽车领域,吉利也是虎狼环伺。

不仅仅是吉利,像奥迪、戴姆勒、阿斯顿·马丁等不少豪车企业都曾对飞行汽车表示过兴趣,谷歌、波音、巴航工业这些科技和航空领域的企业也想来分一杯羹。虎狼在后,吉利是首推飞行汽车的吃螃蟹者,但想要守住江山,保持口碑销量第一的地位,仍旧需要更多大手笔投入,只有打造出质量更硬、可靠性更高的产品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至于市场份额,有了前者的奠基,未来自然也能够水到渠成。